欢迎您来长兴招聘网

手机APP
当前位置 首页 > 职场薪闻 > HR俱乐部 > 人力管理 > 上合青年探秘杨凌:无土蔬菜吃WiFi?智能农田改写传统农耕
上合青年探秘杨凌:无土蔬菜吃WiFi?智能农田改写传统农耕
作者: 时间:2025/6/16 阅读:4次

6月12日,16位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年轻人站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里,盯着无土栽培的蔬菜直发愣。印度姑娘江晚吟伸手戳了戳悬空生长的生菜叶,转头问工作人员:"这些菜是吃WiFi信号长大的吗?"

这片135平方公里的农业高地确实像个大型实验室。巴基斯坦小伙大卫发现,这里的农民更像是程序员,整天对着大屏幕敲键盘,地里的灌溉系统就会自动运转。他开玩笑说:"在我们那儿,农民得看老天爷脸色吃饭。你们这儿的老天爷,怕不是个云计算服务器?"

种子库里藏着更惊人的秘密。当工作人员介绍"良科"系列玉米能抗八级大风时,哈萨克斯坦姑娘阿雅娜立刻掏出手机录像:"我得让老家那些被风吹跑的玉米看看,什么叫真正的'硬核'品种。"玻璃柜里排列的种子看起来平平无奇,但标签上写的"抗旱""抗病""高产"等属性,活像游戏里的装备加成词条。

最让这群年轻人啧啧称奇的是王上村的转型故事。这个曾经普通的关中村庄,现在靠着猕猴桃产业把"土疙瘩"变成了"金蛋蛋"。乌兹别克斯坦的于途蹲在果园里算账,发现当地农民采用的滴灌技术,用水量只有他们国家的三分之一。"难怪你们村口的牌坊上写着'科技是第一生产力',"他对着村支书竖起大拇指,"现在我知道这不是标语,是收据。"

在节水灌溉试验田里,智能机器人正沿着轨道巡航。来自沙漠国家的青年们围着这个"钢铁园丁"打转,看它如何用传感器给作物做"体检"。吉尔吉斯斯坦的叶丽娅突然笑出声:"它干活的样子,特别像我们那儿给羊群找水的老牧民。"

当夕阳把农业示范园的玻璃温室染成金色时,这些外国青年终于明白,为什么说杨凌是"一带一路"的农业技术中转站。他们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各种"黑科技",但最珍贵的或许是在村民家厨房里拍到的画面——灶台上煮着的面条,用的是示范田里收获的小麦。

农业的明天,就藏在这些带着泥土味的细节里。
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
转自:湖州招聘网

来源:谢沅余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