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,这塑料袋都破了,还留着干啥呀!”晓妍一边收拾东西,一边无奈地对着妈妈喊道。妈妈却赶紧走过来,一把夺过塑料袋,念叨着:“这咋不能用了?装个垃圾啥的不挺好,扔了多浪费。”晓妍看着妈妈,心里满是不解。
生活中,像晓妍妈妈这样的人并不少见。他们似乎对一切都充满匮乏感,哪怕一个小小的塑料袋也要收集起来。和朋友出去吃饭,结账时总是默默往后躲,很少主动买单。这种行为背后,究竟藏着怎样的心理呢?
其实,这往往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。就拿晓妍妈妈来说,她小时候家里穷,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。那时候,物资极度匮乏,每一样东西都显得格外珍贵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塑料袋,都能派上大用场。这种长期的匮乏经历,在她心里种下了深深的不安种子。即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她还是忍不住收集各种看似有用的东西,觉得只有这样,心里才踏实。
还有一种情况,是对未来的过度担忧。这类人总觉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,只有尽可能地囤积东西、节省开支,才能应对未知的风险。就像邻居张大爷,退休金并不少,但他生活得十分节俭。家里的灯泡坏了,他舍不得买新的,非要修了又修。每次去超市,他都要为了几毛钱的差价,在不同品牌的商品之间纠结半天。他常说:“现在不省着点,万一以后生病要用钱,可咋办?”这种对未来的过度担忧,让他陷入了一种“收集一切、节省一切”的怪圈。

那么,这样的心理如果不加以改进,会带来什么后果呢?人际关系首当其冲。就拿同事聚餐来说,小李每次都找借口不买单,一开始大家还没太在意,可次数多了,同事们渐渐对他有了看法。有人在背后说:“小李太抠门了,每次都占大家便宜。”慢慢地,大家再组织活动,都不再叫他了。小李这才意识到,自己因为这点“小器”,失去了很多和同事交流的机会,职场发展也受到了影响。
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,这种匮乏感会限制一个人的思维和视野。因为总是把精力放在收集和节省上,就很难有心思去提升自己。比如,有个朋友小王,本来有机会去参加一个很有价值的培训课程,但因为心疼那点学费,最后放弃了。他总是想着把钱省下来,以备不时之需。可时间一长,他发现身边的人都在不断进步,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,错失了很多晋升的机会。
想要改变这种状况,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过去。像晓妍妈妈,在晓妍的鼓励下,开始回忆小时候的经历,把那些藏在心底的不安和恐惧都倾诉出来。当她正视了自己匮乏感的来源后,心里轻松了许多。然后,尝试着改变一些习惯。比如,在购物的时候,不再只看价格便宜,而是考虑物品的实际价值和自己的需求。晓妍带着妈妈去商场买衣服,妈妈一开始还是习惯性地挑便宜的,但在晓妍的劝说下,她试了一件质量更好、款式也更适合自己的衣服。穿上新衣服的妈妈,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,她也开始慢慢明白,适当的消费并不是浪费,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。


对于那些因为过度担忧未来而产生匮乏感的人来说,要学会合理规划未来。可以制定一个财务计划,把收入合理分配,一部分用于日常开销,一部分用于储蓄,还有一部分用于自我提升和享受生活。像张大爷,在子女的帮助下,制定了理财计划,每个月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旅游、参加老年活动。慢慢地,他不再整天忧心忡忡,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。
那些被匮乏感束缚的人,人生难以出彩,是因为他们的目光始终局限在眼前的小利益上,忽略了更广阔的世界。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,只盯着笼子里那点有限的食物,却忘记了外面还有广袤的天空等待自己去翱翔。
生活中,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匮乏感,但千万不能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。只有解开这道枷锁,我们才能轻装上阵,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。
转自:湖州招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