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新能源车圈热闹得像菜市场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
3月第一周的销量榜一出,不少人眼镜都跌碎了。
特斯拉Model Y跌落神坛,五菱宏光MINIEV这老牌“代步神器”居然又支棱起来了,单周狂卖8000多辆,直接把一众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。

更狠的是,半路杀出个小米SU7,愣是把Model Y挤到了第五。
这剧情,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说实话,这结果挺让人迷惑的。
按理说,现在大家兜里有点钱了,应该追求更高级、更智能的电动车才对,怎么反而又开始怀念“老头乐”了呢?
仔细看看榜单,你就会发现,这哪是什么怀旧,分明是现实的拷打。
前十名里,8款车的价格都在15万以内,五菱熊猫甚至卷到了5万区间。
仅这一个数字,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——大家买车,说到底还是看兜里的银子。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与其咬牙硬上,不如务实一点,先解决“有没有”的问题。

当然,有人会说,现在技术这么发达,智能化、自动驾驶才是未来。
搭载华为ADS 2.0的智界R7,听起来就很牛逼,但销量却只有区区几百辆。
阿维塔07,各种黑科技加身,结果也在50强榜单里挣扎。
这说明啥?
技术是好东西,但消费者也不是傻子。
你堆砌了一大堆我用不上的功能,价格还死贵,那我为啥要买单?
换个角度想想,这其实也挺正常的。
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的时候,大家还不是先买个能打电话、能上网的就行了?

至于什么NFC、无线充电、屏下指纹,那都是后来的事儿。
汽车也是一样,先把续航、安全搞好,再谈其他的。
比亚迪能霸榜,靠的可不是花里胡哨的营销,而是实打实的性价比。
王朝系列加海洋网,双管齐下,覆盖了各个价位段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这就好比你去饭馆吃饭,人家菜品丰富,价格亲民,味道还不错,你自然就愿意去了。
但高端市场就有点惨淡了。
特斯拉虽然还能勉强撑着,但蔚来、极氪这些品牌,销量都下滑得厉害。
这背后,除了价格因素,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——充电焦虑。

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,充电桩还算普及,但在二三线城市,甚至一些农村地区,充电依然是个大问题。
你花三四十万买辆纯电车,结果三天两头得找充电桩,这得多闹心?
所以,对于那些经常跑长途,或者居住在充电不方便地区的消费者来说,燃油车或者混动车,依然是更靠谱的选择。
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,之前被吹上天的乐道L60,预售时号称订单破万,结果实际销量却有点拉胯。
智界R7也差不多,预售的时候声势浩大,但交付量却大打折扣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前几年流行的“PPT造车”。
有些厂家,光靠一张PPT,就能忽悠到大笔融资,然后各种概念炒作,结果产品迟迟出不来,或者出来之后质量堪忧。
现在看来,这种套路已经行不通了。

消费者越来越理性,他们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产品,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。
这波车市变天,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个醒。
造车新势力们,别老想着弯道超车,也别天天想着颠覆行业。
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,把价格降下来,才是王道。
不然,就算一时风光,也终究会被市场淘汰。
这场混战才刚刚开始,下周的榜单,估计又会是一番新的景象。
但无论怎么变,最终决定胜负的,还是产品力。
没有真刀真枪的实力,单靠情怀和营销,是走不远的。
就像小时候玩的溜溜球,你得先练好基本功,才能玩出花样来。
不然,再炫酷的技巧,也只是空中楼阁。
转自:湖州招聘网